【湖南日报/湘微教育/芒果TV/湘微职教/娄底综合频道报道】我省大力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生涯筑梦 “职”引未来

作者:来源:媒体娄职 发布时间:2025-04-17 浏览数:23

发表于2025年4月17日湖南日报头版

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5-04/17/content_1734012.htm?div=-1

湘微教育

https://mp.weixin.qq.com/s/uUaO7UcLkY9xSQO_yfAJOA

芒果卫视

https://www.mgtv.com/b/714997/22738687.html?f=m_wx&dc=95213DAB-C2AD-49F4-8AED-A53C51514404

4月18日湘微职教

https://mp.weixin.qq.com/s/dWuZyshi-Mi4LTBBW5GDfw

4月20日娄底综合频道报道

http://share.ldntv.cn/folder18/folder34/folder136/2025-04-20/em0tA35v1N6gTf74.html?_hgOutLink=vod/VideoDetail&id=7474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通讯员 宋清平 章仙踪 刘爱萍 滕思楠

  生涯筑梦,“职”引未来。当“银发经济”“工业软件突围”“非遗数字化传承”等时代命题与青年学子的职业理想交织,一场关于未来的“职业能力革命”正在展开。

  4月17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在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校赛、省赛阶段后,在湖南长沙拉开全国总决赛的帷幕。湖南正以这场“职业能力革命”为支点,撬动教育、产业、人才的协同发展。

从“自我独白”走向“与时代对话”

  从小照顾外公的经历,让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王璐瑶萌生了当护理员的想法。

  2025年,“银发经济”是经济领域的热门词汇之一,王璐瑶觉得可以往养老业这一“朝阳产业”进一步规划。

  从最初泛泛而谈的“想做护理员”,到实地调研湖南本地养老院、访谈多位养老护理界的全国技术能手、自学智能护理操作设备、分析养老产业相关政策,再到拿着“社区嵌入+智能辅助”护理新模式的职业规划方案站在湖南省赛决赛现场,并获一等奖,王璐瑶的职业认知完成了一次更迭。

  一场职业规划赛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代青年“主动创造”“淬炼实力”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从“自我独白”到“与时代共舞”的蝶变。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等战略关键词频频出现,“工业软件工程师”“飞机制造工艺工程师”等与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紧紧相连的高精尖职业不断涌现,反映了这场赛事重塑职业认知的战略维度。

  出身于航空世家,外公和父母都曾从事飞机维修工作,现就读于湖南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吴宇杰,从小心中藏着一个航空梦,“国产大飞机上有数百万颗平凡而又不可或缺的铆钉,我要立志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铆钉,让更多的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

  湘潭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刘谨瑜,则将致力于工业软件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我要行驶AI技能之船,努力突破国产工业软件之困。”

  还有更多的参赛选手,他们以解决湖南本地实际问题为导向,展现出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和学以致用的务实态度。

从“单向输出”走向“教学相长”

  “以赛促教”绝非一场短暂的竞技比赛,而是触发教育深层变革的引擎。

  在省赛中,中南大学共有7名选手获一等奖。“比赛成绩其实是赛事之外的日积月累。”中南大学指导老师许宁说,中南大学打造了全国首个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训练实验中心”,赋能学生职业生涯。学校设有职业测评、简历优化、表达沟通等10个实验室,覆盖从自我认知到求职落地的全流程,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全周期培养,让他们终身受益。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共有5个。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学院多年来形成的职业生涯教育培养体系:紧紧依托“一二三课堂”的互相嵌合与校企合作,将各有理论与实践特色的生涯规划课程融入各课堂中,将学生的成长教育与市场需求紧紧相连。学校还与中联重科、蓝思科技等企业开设“订单班”,将课堂搬进车间,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即可参与真实项目。

  除了在全国各地设立的上百个实训见习基地,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友企业湖南健康堂集团和湖南草木集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合作,为学校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岗位推荐等一系列服务,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当职业生涯课堂延伸至产业一线,当高校从“知识殿堂”转向“能力孵化器”,教育的价值得以彰显与拓展——它不仅传授技能,也塑造人格;不仅服务就业,也引领未来。

从“单打独斗”走向“联合培养”

  湖南省教育厅以大赛为触媒,聚合政府政策、企业需求与高校课程,构建起“职业能力反应堆”。

  “航空人的合格标准是‘第一次就做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许小燕在企业实习中领悟航空领域“流程高于结果”的铁律,其“轻型运动飞机电气装调工程师”的职业目标,正是校企“双导师制”培养的结晶。

  中联重科、蓝思科技等将企业“卡脖子”技术清单转化为学生的攻关课题,深度参与赛事评审,现场发放实习意向逾万份,实现人才供需的“双向奔赴”。

  “大赛作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向用人单位直观展示了学校的培养成果和学生素质,为未来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思路和可能。”作为评委之一的蓝思科技集团学习发展总监隋明在比赛现场发现了不少有潜力的学生。

  来自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宇祥收到了不少录用通知。“通过参与比赛,我接触到了国内顶尖的技术团队,拓宽了人脉网络,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潜在机会。”他此次参赛的核心项目包括“秒杀高并发解决方案”和“制造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创新创业项目,能解决企业真实问题,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湘水滔滔,征途漫漫。无数大学生以行动证明:用时代需要的姿态生长,便是最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


上一篇:下一篇: